來到庫斯科的第二日
Los Apus旅店屋頂眺望庫斯科(Cusco)晨景。
今天的行程,是昨日已經跟當地旅行社買好的庫斯科聖谷四景點
晚上回到庫斯科,要再前往印加古道旅行的接洽旅行社,聽行前說明會。
老實說今天的行程事前並沒有計畫(當班機延誤的緩衝日兼高度適應日用)
這次千里迢迢到南美洲,其實唯一的目的地只有印加古道、馬丘比丘而已
多餘的行程都算是賺到
然而飛得大老遠才跑來這邊,其實基數就已經很不划算了
飯店早餐
盤中物是香瓜、釋迦、芒果和草莓
異國水果長得也不一樣
吃飽飯後往集合地點走
先找個制高點,看能不能俯瞰庫斯科山城風景
庫斯科海拔約3300m,早上爬坡即感到上氣不接下氣
走到這邊時間就差不多了
往遊行廣場(Plaza de Armas,或譯為武器廣場)前進
廣場東南方的耶穌會教堂(Iglesia de la Compania de Jesus)
始建於1576年
廣場東北方的聖母升天聖殿主教座堂(Catedral Basílica de la Virgen de la Asunción)
站在門口看得到裡頭有金碧輝煌的東西
很想進去探一探,不過門口就告示「觀光客請勿進入」
殘念
屋頂的哀戚天使與紅魔鬼
表情都不太入戲
天使的膝蓋為何紅通通?
廣場上小朋友們跳民俗舞蹈
跳著跳著就都通通離我而去了
拍不到正面
大教堂
旅行社集中區前有一群群觀光客,等著搭上觀光巴士,前往各自的行程
我們也傻傻攪和在裡面
周圍此起彼落的咕溜西班牙語讓人心神迷茫,搞不清哪一台才是我們要搭的車
好在最後有發現昨天跟我們推銷的旅行社大叔,在他的指引下順利坐上了觀光巴士
進行一整日的庫斯科聖谷(Sacred Valley)遊覽。
巴士到市區另一角的廣場接其他遊客
這棟大概也是某座古老的教堂
上路
說實在的,這時我們對於今天的行程都還一點概念都沒有
完全沒料到一整天下來真的只倉促看了不到四個景點
回到庫斯科的時間還晚到讓我們來不及參加行前說明會
導遊在車上講解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的種種
車子來到休息站讓大家下車上廁所,順便血拚
也就是那種會帶你去購物的觀光行程啦
不過在祕魯感覺店家或導遊都還滿nice的,至少在推銷前會奉上古柯茶
雖然連上廁所也要錢(Sl.1,約13塊台幣)。
導遊會英文,但整車只有我們不懂西班牙語
所以他的講解是講完西語版,再為了我們重講一次英文版。
提到庫斯科(Cusco,或Cuzco)
這個名字在奇楚瓦語(Quechua)的意思是「世界的中心」
但印加人並非是把庫斯科視為此名字面上的意思
而是因為庫斯科的地理環境,群山環繞,但又介於雨林與海洋之間
休息站附近
看起來乾巴巴的土地
出現安詳的動物
草尼馬!
天啊
好想加入牠們傻傻靠在一起的行列
好有型的動物
本名是駱馬,或羊駝、美洲駝,跟駱駝是親戚
其實南美洲原生的駱駝科動物一共有兩屬四種,分別是大羊駝(Llama)、羊駝(Alpaca)、原駝(Guanaco)和小羊駝(Vicuña)
彼此間有點相像,又都長得很好笑
對觀光客來說不易區分。
這應該是大羊駝,Llama
話說我們印加古道之行的旅行社(不是聖谷之行的旅行社),名字就是Llama Path
這個全身電燙的應該是羊駝,Alpaca
天啊超可愛,真想抱起來磨蹭
但是羊駝不爽的話會對人噴口水
要當心別太靠近
喔喔喔,好想一起擠進去
裡頭有大羊駝、羊駝和原駝(Guanaco)
大羊駝和羊駝從體型就看得出來,而原駝則長得比較像馬
但也有可能是小羊駝(Vicuña)
哎呀不會分
繼續車行
巴士在山上公路緩緩行進(看地圖是祕魯的28號公路)
來到山谷上的一個展望點
導遊趕我們下車為的是什麼呢?
就是這片山谷風景
據說遠方可以看到一座五千八百公尺的雪峰「Sawasiray」
但現在被雲層擋住。
底下的小河是烏魯班巴河(Urubamba),奇楚亞語的「聖河」
貫串庫斯科地區,流淌到馬丘比丘山腳下
最後匯入亞馬遜河。
繼續在山間彎來彎去
抵達皮薩克(Písac)的售票站
這是今天第一個景點;門票是四個景點一起算的,Sl.70,約台幣900元
還真不便宜
走路前往山丘上的皮薩克遺跡
石頭堆疊的駁坎
山谷風景
皮薩克(Písac或Pisaqa)在烏魯班巴河谷的東南端上游位置,海拔約3440m左右
以庫斯科聖谷的總體來看,是鎮守通往雨林山路的關口
大概就是這個原因,讓印加人選擇在這邊的山坡上建立城鎮(是說一定要在山上嗎)
城鎮的設施包括平民房舍、貴族居所,有幾處可能是祭祀場所;而最重要的則是梯田,可以種植印加人的主食:馬鈴薯
今天可見的印加遺址大多都和梯田分不開
可以俯瞰壯觀河谷的民居
蓋上草頂,復原成當時的樣子
以庫斯科為中心的印加聖谷區域,其中個端點是現在所在的皮薩克
另一個北邊的據點,則是今天也會造訪的奧楊泰坦伯(Ollantaytambo)
(其實烏魯班巴河沒有流經庫斯科,但庫斯科大約是在這兩個城市的中點)
山坡上的梯田與住城
眼前這一大片不是皮薩克最大的梯田,主要農作區在山坡下面
好壯麗的河谷
山上沒甚麼草木,還好這邊不太下雨
不然還不被沖得亂七八糟的,哪還有什麼山上的遺址可以保存到今天
市鎮中心
這是比較大的聚落,其實遺址散佈在附近的山上各處
大致分成三個區域:Pisaqa(居住區與梯田)、Intihuatana(栓日石與神廟)和Q'allaqasa(要塞與梯田)
這個高處的遺址群是Q'allaqasa,當年疑似是作為要塞之用
主要居住區皮薩克和栓日石、神廟在這座遺址的更下方處,這趟時間有限,沒有過去看。
河谷中另有個現代的村鎮,叫皮薩克(Písac)
真是容易使人混淆
但總之你說Pisac,祕魯人應該就知道是這裡。
帶隊到遺址群裡看看
對面的山坡露出紅色岩洞
曾經發現過很多印加時期的貴族木乃伊
也有人認為皮薩克本來是某個小帝國的城市,被印加人征服
總之皮薩克的始建時期,應該在西元1440年左右
整齊梯田
喜歡用巨石在陡峭山坡上蓋房子的印加人 @@
高處俯瞰
邊坡的圍牆石塊砌得比較縝密,圍成弧形可以防止倒塌
也有說法稱這間比較大一點的房舍是貴族之家
所以蓋得比較精緻
可以看到石塊緊密的程度,和其他建築有明顯差別
遺址的最高點
「比較大」的房舍
慢慢走回入口
不可思議的石造技術
其實跟都城庫斯科或馬丘比丘的遺址比起來不算什麼
多得是更巨大、切割更複雜、接合更緊密的遺跡
陽光透出雲來
導遊說印加人認為山與土地是神聖的
山上的石頭不可以隨意搬走,土地不能隨便剷平
所以發展出奇特的工藝,順勢其形,不破壞地表,
直接使用山上的石頭,建築出宏偉的城市
對照百年之後、地球另一端的多山島國:台灣
不曉得當年印加人的智慧,是否能稍微啟示我們該如何處理今日所面臨的問題。
走過木乃伊洞窟山壁
據說直到最近都還有新的考古物跡出土
光線照耀
回望要塞遺址
山腰上另有一條盤桓步道,通往比較低的皮薩克居住區與神殿區
但導遊沒有要帶我們過去(當時也不知道)
皮薩克沾醬油之旅就這樣進入了尾聲
特寫石造房舍
返回入口
有小販在演奏奇特的笛子
坐上巴士回返
山路曲折,林間可以看到皮薩克的大梯田
山肩左邊的頂點上就是居住區(Pisaqa)之所在
觀光行程暫停在山下的小鎮皮薩克(Písac,唉呦我都快搞不清楚了)
小市集
平地聚落的高度約是2970m左右
導遊帶隊參訪手工藝品店
畢竟是便宜觀光團,免不了要推銷一些東西
看看特色手工藝品也不錯啦
安地斯山脈是變質岩地帶
特產以礦石製作的珠寶首飾
裝飾華麗的印加帝王小雕像
印加人的君主叫「Sapa Inca」,「獨一無二之王」
在被西班牙征服者覆滅之前,印加帝國一共歷經十四任君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設了庫斯科和許多城市的帕查庫德(Pachacuti,1438-1471)
這個不曉得是不是帕查庫德
各種礦物琢磨成的首飾
工作坊實況
離開藝品店
街上小攤也有琳琅滿目的礦物與化石
不小心買了一個金字塔
皮薩克的市街
聽說每週二、四有觀光市集
不過今天是星期三
導遊推薦的麵包坊
進入一看,像是個莊園的建築
庭院中心擺著印加帝國的神聖動物:美洲豹、蟒蛇和兀鷲的雕像
烤麵包,滋味不錯,只是兩三口就吃完了
裡頭有餡料
麵包店小貓
五顏六色的玉米擺上桌,煞是好看
南美洲是玉米的原產地,不過印加文明的主要農作物並不是玉米
大概是因為高山上的土地和雨量都不夠,無法種植;印加帝國是以馬鈴薯為主食
導遊說印加帝國有一萬多種馬鈴薯品種
甚至有個遺跡就是馬鈴薯的培育場。
以玉米為主食的是中美洲的馬雅文明,與其後繼:阿茲提克文明
阿茲提克著名的活人血祭,就是為了乞求玉米豐收,而對殘暴的雨神奉獻鮮血的祭禮。
泥牛與十字架裝飾
常見於祕魯這一帶的民房屋頂
不曉得是什麼風俗
坐上巴士繼續前往下一個景點
有位大叔上來推銷他的印加帝國遺跡大全集DVD
老實說,做得滿不錯的
可惜沒有中文字幕。
這邊的亞洲遊客似乎還是以來自日本為多
也有很多韓國人
車行之風景
沒想到車子開了那麼久都還沒抵達
到底下一個景點在哪裡啊
結果是先跑來吃飯
小市鎮烏魯班巴(Urubamba)的Restaurant Rumi Wasi
額外付午餐錢吃自助餐
Sl.25
有音樂表演
演奏蒼茫遼闊的印加民謠
餐廳也養著駱馬以取悅觀光客
周遭有個村落,但看不到什麼人煙
好在有絡繹不絕於途的觀光客可以支撐餐廳的生意。
遠方的山上有浩大的拼字地景。
最遠的地方可以看見雪白山頂
吃飽飯後再度驅車前往下一個景點
在烏魯班巴河谷的公路上疾馳,精神越來越萎靡
路邊出現鐵路,不時有一節節藍色火車往來穿梭
那即是通往馬丘比丘山下的鐵道。
再度下車,來到奧楊泰坦伯(Ollantaytambo)
進入剪票處
早上買的四聯票可以一日參觀四個景點
另有兩日11個景點、三日17個景點的套票販售
相對於皮薩克,奧楊泰坦伯位在庫斯科聖谷的西北方,是河谷西北端的關口,海拔約2840
一條支流在此匯入烏魯班巴河
印加遺址一路蓋到山上
令人驚嘆的石砌工藝
往上爬
奧揚泰坦伯差不多剛好在馬丘比丘與庫斯科的中點處
這整個谷地都曾經是一個重要的印加城鎮
就在都城庫斯科被西班牙征服者法蘭西斯克·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攻佔後,殘存的印加人來到奧揚泰坦伯
倚仗著地利繼續與入侵者對抗
可惜最後還是不敵西班牙人的火炮而皆盡覆滅
山坡上的石造城牆
45度的坡地
到底是怎麼蓋上來的?
遺址外觀不外乎是要塞、梯田建築
有很多未完成的切割痕跡,可見此地陷落時,工程還在進行中
建設停止的原因不得而知
一說是因西班牙人入侵,但同時印加帝國也發生了內戰
山丘頂的奇特巨石
這六塊拼接在一起、完全無縫的神奇大石頭是奧揚泰坦伯遺址的精隨
據說它們各自正對的位置,剛好就是對面山谷上一年之中太陽日出的不同方向
而且這六塊石頭並不是在原地切鑿而成的,可能是來自河谷對面的山上
到底是如把這六塊堅硬巨岩切割成形、過河搬運至此,再正確無誤地對照日出的位置拼裝組立,完全是個謎
山頂推測是太陽神殿
但工程未完成,神殿也沒個影
大石牆上依稀有些浮刻圖案,可能也是未完成的雕塑
外星人傑作
地上擺著其他未組裝的石塊
對面山上也有建築遺址
是印加人的食物倉庫
把食物儲存在比較高的地方,可以靠著低溫保存更久
溪流蜿蜒
小河流倘自馬丘比丘,鐵路線沿著河谷鋪設
明天的印加古道之行即由此去
走上梯田
對面的石塊似乎堆得比較整齊
巨大石塊鑿出各種角度的斜面,配合卡榫接合,讓石牆足以抵抗地震的破壞
多窗的廊道
據說各窗也是依照節氣,對準日出的角度
夏至日出時陽光會透過某個角度照在某扇窗的某個石雕上...諸如此類的超古代文明不思議
這一區的石牆堆得好像比較率性
可能是崩塌後重建的
也可能是不重要的建物,當初就蓋得很隨便
回望梯田山丘上的太陽神殿
Ollantaytambo奮力一跳
這個遺址的由來跟一段愛情故事有關
原來奧揚泰坦伯:Ollantaytambo,它的意思是Ollantay的驛站(tambo是旅店、居所的意思)
相傳Ollantay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印加戰士,他為印加帝國立下許多汗馬功勞,官拜將軍
印加國王龍心大悅,便賞賜「他想要的任何東西」
但Ollantay居然提出與國王美麗的女兒成親
本來很高興的國王,聽到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要求頓時變臉,說「要娶我女兒可以,給你一個晚上,蓋一座城來先」
Ollantay借助神力,真的蓋了一座城,就是現在的Ollantaytambo;
印加王當然還是反悔約定,將公主囚禁在太陽貞女宮殿(Acllahuasi),把Ollantay逐出都城
懊惱的Ollantay反目成仇,離開庫斯科後,以Ollantaytambo為據點,和印加王作戰
這對因身分差異而被拆散的鴛鴦,就各自度過了一段艱苦的時期
直到印加王去世,繼位的君主(也就是公主的兄弟)有感於姊妹苦戀、功勳受難,決定釋放公主,迎回老將,讓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一段故事被編入祕魯傳統戲曲「Ollantay」,至今仍流傳著。
網路上的版本沒有Ollantay一夜建城的事蹟,這一段是導遊口述的。
據說故事中的公主名喚Cusi Coyllur:「Happy Star」
印加君主即是大名鼎鼎的帕查庫德(Pachacuti)
遺址對面的大岩山
據說山上有塊岩石,看起來像印加人的側臉
又有說山上的花紋像一個印加人揹著駱馬
甚至說蓋在山上的奧揚泰坦伯遺址,遠看就像一隻駱馬,而太陽神殿剛好就在駱馬頭的位置...
這些說法在我看來是穿鑿附會、加油添醋的成分居多
這邊就不一一驗證了
講故事
印加帝國於1930年代初期,曾經發生因王位繼承而引發的內戰
西班牙人抵達美洲後,連帶的也把致命的天花病毒帶進南美大陸
第十一任薩帕·印卡:瓦伊納·卡帕克(Wayna Qhapaq)在巡視國土後染上天花猝崩
連第一順位繼承人尼南·庫尤奇(Ninan Cuyochi)也因天花而隨著他父親去世,王位的空缺導致帝國動盪
理論上王位應由剩下的兩個異母兒子中的哥哥:瓦斯卡爾(Huáscar)繼承
但此舉引發了弟弟阿塔瓦爾帕(Atahualpa)的不滿
剛開始阿塔瓦爾帕還能順從相安,然而暴躁無禮的瓦斯卡爾時常因弟弟的出生不夠純正(其母只是地主的女兒),而對之嘲弄羞辱
最終導致阿塔瓦爾帕叛變,取代哥哥登基為印加君王
但只在位不到一年,西班牙人就入侵了。
趁著帝國因內亂而元氣大傷,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輕易就攻陷了庫斯科,絞死阿塔瓦爾帕
繼位者曼科·尤帕基(Manco Yupanqui)是西班牙人扶植的魁儡,但他隨後利用西班牙人之間的矛盾叛變,以奧揚泰坦伯為據點反攻庫斯科
儘管倚仗著奧揚泰坦伯的地利,一開始還能與西班牙人周旋
但最後還是因為武器落後而失敗。
俯瞰今日村舍
在山上遺址間繞行
這棟蓋在超陡山坡上的房子也是間倉庫
回到地面
遠望山上觀光人潮
太陽神殿
石造的都市有很先進的規劃
以溝渠系統將溪水引入市鎮,使得戶戶都有方便的活水可以使用
這個窗戶也是在某個時節會有陽光照進來的那種設計
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有些遺址的確是有經過巧妙設計,但其他的不可思議也未免太多
總覺得都是後人越描越黑
流水小屋
最後回望
離開奧揚派坦伯
門口眼盲的印加老伯正撥弄著奇妙的豎琴,自彈自唱
等巴士時驚見山上光影變幻
食物倉庫岩山
奧揚泰坦伯兇殺事件(?)
其實只是石造小巷間的一場悠閒足球遊戲
捕獲蜘蛛人
貫串街道的水渠系統
至今溪水仍流淌著,只是不知這溝渠是否是印加帝國的舊物
攤販小物
金光閃閃的原帽小人是杜米(Tumi),底端有著半圓形的釜刃,是祭祀專用的黃金刀
發現自比印加更早(早於11世紀)、祕魯沿海的蘭巴耶克文化(Sican culture)。
左下角十字勳章似的東西叫洽卡那(Chakana),也稱印加十字,是印加文化中一個著名的符號
(在山上太陽神殿的大石牆上也有未完工的Chakana圖騰)
據說它的樣子代表了印加神話中的世界之樹
圓形表示宇宙,四個突起表示四個方位
十二個頂點分別表示三種動物(豹、鷹、蛇)、三種美德(不誑、不盜、勤奮)、三種階級(王在中央)和三種生活的意義(生命、工作與愛)
巴士不曉得跑哪去了,等老半天都沒影
導遊與其他種遊客卻也安然自若,處之泰然
逕自三五成群、聊天打屁。
四個行程也才跑了兩個
我看是絕對不可能來得及回庫斯科,聽印加古道的行前說明會了
來到第三個景點:琴切羅(Chinchero)
天已經黑啦
救人喔
這個旅行團也未免太會拖時間了吧
路上店家也都準備要打烊了
琴切羅位在奧揚泰坦伯與庫斯科的中點(好極了,我們正在往庫斯科接近)
因為時間晚了,導遊也沒打算講太多
總之就是個印加古城,但被西班牙人毀個精光
只剩巨石地基沒辦法動,就在上面蓋了天主教堂。
教堂前的開闊草地
當地海拔約3720公尺,天色一暗就變超冷
食物引來狗狗
狗狗引來小朋友
殘存至今日的石造地基
堆砌依然是不可思議地縝密
天主教堂
建於15世紀
進去看看,裡頭不能拍照
門口斑駁紋飾
裡面的空間不大,還擺滿聖壇、長椅等物品,但怎麼說呢,有股聖殿的氣氛
只不過在昏暗的燈光下隱約顯得陰森詭異
尤其還有南美拉丁風格的濃妝血腥蠟像掛在牆上,猛盯著遊客看
以為頭別過去時他們的眼睛就會逕自咕溜溜地轉。
教堂外
印加遺址毀光光
天黑後也沒什麼好看了
回到車上
第四個行程也在琴切羅(我猜是導遊因時間不夠而就近安排的)
但我們因為擔心無法準時回到庫斯科,加上又冷又累而無心參訪
導遊也滿夠意思,替我們打了電話和Llama Path旅行社接洽,轉達我們明天的集合時間與地點。
回到庫斯科(忘了給導遊小費)
三步併兩步趕往旅行社,人當然是都散了
不過還是跟工作人員確認了明天集合的資訊
雖然錯過行前會,但只要知道集合時間與地點也就夠了
走路回旅館Los Apus,路上順便買晚餐
是Pizza
小窯現烤
櫃台的麥士蒂索裔正妹問我從哪裡來,我說「Taiwan」,她說「Oh, Taiwan!」我看八成以為是泰國
因為答應人家幫忙推銷,所以在這邊告訴大家
小店叫「Dinos」(就是恐龍啦),地址在Choquechaca 278B y 278C, Cusco, Perú
除了Pizza也有咖啡簡餐喔
爐火燒得正旺,披薩上起士亂舞
現烤的六吋雞肉披薩,味道還不錯,只是貴了點(USD $9)
回到飯店晚餐,即刻入眠
期望明天開始的印加古道、馬丘比丘之行能夠平安順利。
庫斯科谷地觀光地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3 Inca trail to Machu Picchu, Peru
a quickr pickr pos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