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啟行,搭火車前往花蓮,展開期待已久的太魯閣錐麓步道之旅。
說也奇怪,要不是這次剛好有申請到錐麓古道的許可,以前還真的沒想過要去太魯閣看看;只有以前大學時曾經到砂卡鐺上地質調查的課。
大概是怕人多吧。
夜車疾行
台北這一段的鐵路也都換成無縫鐵軌了,到了新北市火車才開始有硿哢聲。
晚間近十一時抵達花蓮,租這兩天要用的機車,搬進民宿
準備起個大早直奔太魯閣。
花蓮貓
凌晨時分很艱困地起床
匆忙上路未曾停歇,直到天空漸開,朝陽貫出
照得高山上整面崩壁金碧輝煌,才忍不住停下。
眼前拔起的高峰是扼守立霧溪峽谷的三角錐山
離花蓮海岸直線不到8公里,卻巍峨聳立高達2607m
從平地的台九線轉台八線中橫公路上看過去,非常雄偉壯觀。
東西橫貫公路地標。
背後三角錐山的崩壁亮晶晶,反差真大不好處理。
轉進中橫公路
兩旁都是以前沒看過的深谷峭壁
真是大開眼界
抵達燕子口靳衍橋前的休息站
錐麓古道的入口一端就在燕子口,在這邊停車步行。
深谷之上的山壁已充分浸沐在晨光之中
底下沿著山壁開鑿的公路上卻都還冷吱吱
玩休息站的紫羅蘭貓
看似凝神專注在我的鏡頭上
其實目光瞄準的是在黏鼠板上奄奄一息的大老鼠。
往燕子口。
壯觀的絕崖景色吸住眾人
底下一彎輕淺水流
不敢相信如此幽深的峽谷竟是它鑿出來的
一直被燕子口的景色吸引
預定開始的錐麓古道行程只好一再寬延。
大理石絕壁
上頭有數個凹洞,是岩壁尚為河床時受河水衝擊形成的壺穴。
喔喔喔
這麼壯觀的地方以前怎麼都沒想過要來呢?
人生都白活了
損失真大
既名為燕子口
公路岩壁的四周也的確一直都有雨燕飛進飛出。
橫跨立霧溪的錐麓吊橋
終於看到今天的行程了。
燕子口端的錐麓古道入口;另一端則在深山中的慈母橋附近。
從燕子口到慈母橋的古道大約10公里,途經錐麓斷崖,是為錐麓古道,本來也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份
日據時期開鑿峭壁路,並在沿途設置駐在所。
時至今日,道路從垂直的岩山中開隧道架橋梁而過,又陡又恐怖的峭壁路保持原貌,成為健行旅遊的熱門地點。
因為錐麓古道途經斷崖,有相當危險性,兼為了保護古道原貌與生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採每日限量開放
步道端口一大早就有義工駐守,準備查驗遊客的申請書。
查驗過後走上吊橋,錐麓古道之行便正式開始。
不過遺憾的是因為之前的颱風造成步道崩斷,目前總長約10K的錐麓古道,只開放燕子口到3.1K斷崖駐在所遺址處往返。
只能走1/3是有點可惜,但也省了我們接駁的困擾
更重要的是,其實古道最精華的斷崖路段就在這3.1K之中!
這樣算一算原路往返走6.2K,還不會錯過精華風景,也算值得。
過錐麓吊橋
上游的燕子口深谷景色
喔喔喔這種大理石峭壁,真是壯觀
當初的路到底是怎麼開出來的呢?
過吊橋後上坡
晨光照耀在森林步道上
偶爾也有這種亂石堆要對付
登山口的位置大約在海拔220公尺
而古道的高點在錐麓斷崖,海拔約750
前段一路向上,可說不算輕鬆
埋頭上攀,背後的壯闊大山一路跟隨
密紋波眼蝶歇息
姬黃三線蝶
很快就飛走了,沒能拍到更好的。
秋之氣息
行至步道1K處
周遭景色都被超級高聳的山峰包圍著
已經爬過不少山,這種景象還真是前所未見
森林開闊,附近就是昔時巴達岡駐在所的駐點。
巴達岡駐在所的門柱
旁邊有國家公園埋設的測量基準點
這裡是「花蓮港廳研海支廳巴達岡警察官吏駐在所」遺址
因為地勢開闊,地點也剛好在天祥(以前叫塔比多)和太魯閣峽谷的中點
所以除了駐在所之外,昔日周遭還聚集了相當大的聚落,甚至不乏商賈、旅店、療養所等機能型場所。
時至今日,人車接踵的公路已遠在溪谷之下,只有旅人三三兩兩還會前來一探;
小山城的殘跡幾乎都已經消失,只有這兩根水泥柱,大致上還能從舊照片對照出昔日的身跡。
上石階,到平台開闊處
這裡應該就是巴達岡的「市中心」了。
地上可見牆垛和駁坎遺跡
長著橘子樹
還結果了...
大伙兒合理懷疑這棵樹應該是登山客的傑作。
續行
上頭也有水泥牆垛的殘跡
花叢間有單帶蛺蝶
巴達岡二號吊橋
這時就想問,那一號吊橋在哪裡?
山谷風景
樹根下長了一叢叢小東西
大概是某種蛇菰。
大波紋蛇目蝶
雌褐蔭蝶
雌褐蔭蝶是牠的名稱,這其實是雄蟲
單環蝶
路旁的小刺客
應該是琉璃蛺蝶終齡幼蟲
雖然慢慢就要進入深秋,不過太魯閣地區的蝴蝶們還是很活躍。
金鎧蛺蝶(台灣小紫蛺蝶)
古道盤桓而上
對面壁立的山頭不時可見
不過林間卻沒有什麼經典的展望點。
窺見中橫公路
我想應該是新城山(1440m)
舊版小百岳之一
之字路上坡不絕於途
到了這邊其實還沒2K呢。
台灣黃蝶
一大群在咸豐草花叢間玩耍
逆光之葉
地上的心形
過了2K,逐漸就要進入步道精華地段,錐麓斷崖處。
有個小隧道
過小鐵橋
森林退場,岩壁上陣!
正對聳立在溪谷之上的富田山(2441m)
太魯閣七雄的老么
半逆著陽光,太魯閣七雄之塔山(2449m)的雄梧身形,滿據超廣角鏡的視野之中。
岩壁上發現玉山抱莖籟簫
印象中這應該是在更高海拔才會有的東西
綿密花瓣
有毛蟲隱身其中
由此前行,進入錐麓斷崖 的精華地段
錐麓大斷崖現身!
近乎垂直的岩牆上有一道渺小像蛀洞般嵌入岩壁的小徑
伴隨著蟲蛀小徑往前延伸,斧鑿劈開般的岩壁則一裂直下
底部是奇險無比的深谷幽壑
在秋冬季節陽光甚至整天都照不進去
如斯壯美的錐麓古道精華地段就此展開!
步道旁有護欄,在大部分路段兩人比肩也不是問題
應該還算安全
路邊又出現沙蔘
以前只有在高山上看過。
左邊是塔山,右邊是富田山
中間一個無名巨丘
底下不可見處,立霧溪川流而過
貼壁而行
大夥兒在岩壁路上走走停停,觀景拍照
沒多久就通通塞在這個展望點
古道是舊時合歡越嶺路的一部份
後來日治時代加以拓寬,設立駐在所管理
有說此段是用炸藥開山,也有說是人工從頂部垂降一斧一鑿,犧牲無數原住民工才完成的。
不管怎麼說,都是條灌注了血汗與淚水的悲壯之路。
既然可以從頂部垂降...那說不定其實還有一條錐麓維修道在上面。
光禿禿岩壁下
要小心偶爾會有的落石
幾乎垂直地往下望
看到台八線燕子口附近的某個明隧道
明隧道在深深的山谷底下
遊客漸漸多了起來。
辨識小紫花
步道3K,即將抵達折返點
古道的斷崖將華段也告結束。
3.1K的斷崖駐在所遺址
是一處開闊的大平台,眾人都在此休息
再繼續往前探的話會發現國家公園的封閉告示
雖然前方封閉,不過還是走幾十公尺,來看看立在斷崖駐在所不遠處的「花蓮港廳巡查班長持館代五郎之碑」
此碑是紀念1916年遭太魯閣族馘首的日籍巡察班長持館代五郎
錐麓古道1915年完工,不過開古道造成太多犧牲,太魯閣族積怨難消
便襲擊斷崖駐在所,將巡查班長持館代五郎斬首報復。
此碑即是紀念此事,本來是木樁,1935年改立水泥碑。
再往前有倒木
是香噴噴的肉桂
雖然眼前路況看起來其實都還不錯,不過既然都公告封閉了,還是乖乖折返吧。
回到開闊的斷崖駐在所遺址
午食。
大娜波灰蝶也在吃午餐
原路返回囉
往慈母橋的6公里多這次不能走,下次吧。
回到斷崖路段
貼近深谷的搏命角度
斷崖合照
接近中午,陽光照得全身熱呼呼
不過只要把手伸出圍欄就能感受從斷崖底部吹上來的陰涼谷風
來張寬景
搏命軟腿演出
太魯閣七雄之塔山(2449m)
底下有一道溪谷
錐麓古道的大理石質地
小隧道岩壁上有尊菩薩像
因為只是小小一尊,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像我來的時候就錯過了,回程時才特別注意
臉部很有喜感。
崇山,深壑與古道。
睥睨台八線上芸芸眾生
斷崖路段結束。
回到森林步道中
接著就心中了無罣礙地一路下坡,回到燕子口吧。
鬼針草叢聚集了大量粉蝶
有一隻粉蝶燈蛾混在裡面。
圓翅鉤粉蝶
臉部很有型
樹林間瞥見一隻綠蛺蝶
這是我這次在太魯閣最想見到的蝴蝶,可惜牠不肯下來
之後還有機會...
三角錐山的山體
錐麓古道基本上是一路沿著三角錐山、大斷崖山的山路前進
所以是三角「錐」山「麓」的古道。
回到巴達岡二號吊橋。
吊橋底下的溪谷,是豪華大理石浴缸
看來這個季節是整天陽光都無法直射的樣子。
回到巴達岡駐在所
躲在樹蔭底下稍作休息
回程續行
一路上一直都還有遊客上來
假日時錐麓古道只開放96人,不過這天看起來...似乎超過了吧
嫩綠蕨類
葉苞在寄主身上鋪成一大片地毯
回到燕子口錐麓吊橋。
來回 6.2K的錐麓斷崖之行就此告一段落。
不過太魯閣最壯觀的大峭壁景色,依然在心中激盪著,澎湃難抑
午後順光的立霧溪
公路上有許多人眺望著這邊的風景
他們大概對這條要申請的步道也有很多好奇
讓我頓時有種眾望所歸、王者再臨的虛榮感
回望步道,發現一條小橋橫跨在山巔
應該就是巴達岡一號橋,是錐麓古道以東,屬於合歡越嶺古道的舊路。
不知道這條路段有沒有機會整理出來。
清冽溪水
回望吊橋
走燕子口步道返回停車場
岩壁上有一窩一窩的凹洞
有人說那是燕子挖出來的,其實應該是壺穴的遺跡
燕子要是真能把大理石挖成這樣也未免太恐怖。
回到休息站
把還剩下的行動糧吃乾抹淨。
休息站是眺望立霧溪的好地點
上游處一彎旁有片石牆,岩角崢嶸,就是太魯閣著名的印地安酋長岩。
END。
錐麓古道(燕子口端至斷崖駐在所遺址),高度圖:
行程表:
地點 |
時間 |
海拔(m) |
經緯度 |
001 - 燕子口錐麓吊橋 |
7:27:41 |
226 |
N24 10.380 E121 33.995 |
002 - 1K,巴達岡駐在所門柱 |
8:03:43 |
423 |
N24 10.524 E121 33.840 |
003 - 巴達岡駐在所遺址 |
8:09:10 |
429 |
N24 10.532 E121 33.813 |
004 - 巴達岡二號吊橋 |
8:24:55 |
482 |
N24 10.623 E121 33.729 |
005 - 2K |
9:08:25 |
690 |
N24 10.539 E121 33.556 |
006 - 3K |
10:13:51 |
768 |
N24 10.558 E121 32.958 |
007 - 斷崖駐在所遺址 |
10:16:44 |
760 |
N24 10.558 E121 32.906 |
008 - 持館代五郎之碑 |
10:22:41 |
756 |
N24 10.580 E121 32.897 |
|
|
|
|
路線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2-1020 太魯閣錐麓、綠水、白楊步道
a quickr pickr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