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燕子口,討論了一下接著要去哪裡
按照計畫,應該要前往白楊步道
不過在燕子口休息花了太多時間,加上一路一定又會走走停停,等到了白楊步道天都黑了
所以決定走個看起來比較短的行程:綠水合流步道。
前往合流營地途中,才轉出燕子口
巨大的錐麓斷崖就倏地撲入眼前。
這面斷崖就是我們才在錐麓古道上經過的精華地段
超絕的峭壁從河谷中拔出,高度超過500公尺
可以沿著立霧溪擺上一整排台北101。
上午的路應該就在這邊吧...
其實完全看不出來。
超級深谷滿滿是的太魯閣。
而公路居然可以開在這種地方,以前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白平衡偏藍
溪谷兩旁有一段都是無植被附著的裸露白石
大家討論這應該就是颱風來時立霧溪氾濫的高度。
回望錐麓斷崖
路很小條,加上有落石風險,停在路邊其實很不安心
峽谷都要仰望才看得到頂
白黑嚴峻斷崖
來到慈母橋
慈母橋旁有一塊青蛙石
青背白腹的大青蛙,頭上還帶著王冠
慈母橋旁的錐麓古道入口。
今天上午的行程是錐麓古道燕子口端來回,不過這是因為古道上有坍方,才只開放這一段
完整的古道路線是從慈母橋到燕子口單向通行
從慈母橋爬升坡度較緩,在斷崖路段也不會有人來對向會車。
在燕子口端有義工管理,不過這邊看起來就沒有人確實管制。
慈母橋附近的峽谷風景
滔滔綠水與渾厚白石
抵達中橫公路的合流營地
由此起訪綠水合流步道,通往綠水地質館大約兩公里
希望在太陽下山前可以走完。Go!
所謂的綠水合流步道,當然就是從綠水連接合流兩個據點
該路段也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份,今日人車當然都走中橫公路
古道舊跡則變成旅遊景點。
從合流起攀,一開始是一段產業道路。
產業道路在山路蜿蜒,接著步道轉入林徑
出現一塊弔靈碑
刻有花蓮港廳警手富尾忠三郎、秋原一郎,巡查西田榮造、古澤豬一郎四人的名字及殉職時間
分別是大正三年(1914年)、大正七年(1918年)及大正十一年(1922年)。
碑前林木已拱。
林道小徑接上斷壁之路
欄杆之外是高數十公尺的河谷,地勢險要,頗有縮小版錐麓斷崖的氣勢。
光禿峭壁底下是台八線中橫公路,行人走在挖凹了的岩壁小路裏頭
步道本身是合歡越嶺道的遺跡。
立霧溪曲流段,看的到步道終點:綠水
就近觀察綠水河階地形。
受立霧溪強烈的下切作用,加之本身岩質是堅固的大理石
造就了太魯閣雄偉險峻的I型峽谷
不過在眾多深谷之中,零星出現了幾個平坦的地區,如布洛灣、綠水、天祥
這些台地主要都是河階地形,有的是河川短期堰塞沉積遺留下來的(如布洛灣),有的則是下切二度加強後遺留下來的曲流沉積(如綠水)
不管是哪一種,都和太魯閣當地劇烈的地質變動有非常大的關係。
以往這些平地是太魯閣族的部落所在,今日則成為中橫公路上的重要據點。
眼前的立霧溪床之上,公路所經過的地方就是綠水河階的一部分。
再上一還有一層平台,建有綠水地質展示館。
回望峭壁上的綠水步道
公路彎彎
峭壁上人頭鑽動
要經過一個小隧道
隧道轉了個彎,乍看之下不見底會以為很長
其實只有約三十公尺。
吊橋過小溪
溪水清涼
鉛色水鶇
地上有野生百香果
抵達與文山步道的岔路
綠水河流步道到此就要各一段落了。
步道終點是綠水的地質館
附設國家公園登山學校
介紹太魯閣地質與地球演化史
燈箱裡有好多枉死的小蟲
赫然就有一隻綠蛺蝶
早上在錐麓古道看到一隻,偏不飛下來讓我好扼腕
想說有得是再見面的機會,沒想到是以這種形式...
太陽沒入山後,回程
注意山壁上的遊人
右邊可以看出河階的落差
約兩公里的步道走起來也花了一個小時
沒想到從公路回程倒是滿快的,只要大約10分鐘
返回合流端
接著驅車回花蓮市區的民宿
晚上飆車到離花蓮市40公里的鳳林吃月盧
深山中有個雅致的庭園
梅子雞(可是沒有梅子味啊)
很下飯的鹹蛋豆腐
鳳梨蝦球
東坡肉
炒山蘇
吃得眉開眼笑
古樸的擺設
END。
綠水合流步道,路線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2-1020 太魯閣錐麓、綠水、白楊步道
a quickr pickr post